“老供销”“老招牌”激活新业态,壮乡皇社区生活集采中心

“老供销”“老招牌”激活新业态,壮乡皇社区生活集采中心

▲“壮乡皇”社区生活集采中心奥园店物品丰富。

“老供销”“老招牌”激活新业态,壮乡皇社区生活集采中心

▶位于江南区壮锦大道上的农销智能生鲜柜。

“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能去供销社买东西。”家住南宁市皮鞋厂第二生活区的梁阿姨时常回忆起旧时光。去供销社买粮油、买农资、买家电,是一代人特有的记忆,供销社也是很多人心里的“金字招牌”。在时代变革中,供销合作社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经历市场经济的洗礼,供销社在不断摸索中逐渐焕发新活力。近日,记者走进南宁市江南区,探寻以江南区供销合作联社为代表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探索发展新路径。

“老招牌”激活新业态

走进位于江南区奥园小区内的“壮乡皇”社区生活集采中心,这里不仅销售果蔬、粮油、日用品等各类商品,广西特色农产品还特别摆在显眼处,写着“一间温暖的小店”的挂帘给室内增添了几分温馨。“壮乡皇”社区生活集采中心是江南区供销合作联社下的一个产业。“别看店铺不大,但是盈利很可观,预计今年营收能达120万元。”店长韦舒茵说。

江南区供销合作联社成立于2005年,和传统基层供销社一样,以往主要承担辖区内农资、农副产品等购销。近年来,随着江南区针对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持续深入,江南区发挥土地资源、政策等优势,先后成立了苏圩镇供销合作社、沙井供销合作社等基层供销合作社。同时,整合各类资源,一改传统供销社的经营模式,重建流通网络,积极发展新型基层供销社,服务范围越来越宽广,成为为民服务的“多面手”。

“壮乡皇”社区生活集采中心是江南区供销合作联社的一个新尝试。该中心以“生产工厂+壮乡皇社区门店”的模式组成产业联盟,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店里商品品质有保证,价格更实惠,市民线上选购,我们可以送货上门。最近店里开展‘双十一’优惠活动很受欢迎。”“壮乡皇”碧园店店长滕梅兰说。社区生活集采中心这一模式打破了老旧型供销合作社产品种类少、个性定制少、物流不便利等困境,进一步满足群众需求。如今,“壮乡皇”社区生活集采中心已成立近20家,遍布南宁各城区,同时服务3000余家企业及100多个全国知名品牌供应链资源,总收入达2000万元。

农产品打开新销路

金秋时节,在位于江南区江西镇同良村的广西立腾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鸡舍里,一排排蛋鸡欢快啄食,工人们仔细分拣鸡蛋,分装打包。江南区供销合作联社的工作人员则忙着收购新鲜鸡蛋。“今年我们与城区供销合作联社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如今,我们每月将54万枚鸡蛋分级包装,按照每斤7元左右的价格销售给供销合作联社,一部分发往浙江、广东等地。”广西立腾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部总经理罗文钊说,供销合作联社收购价格有保证,对外有客商渠道,鸡蛋能卖出好价钱。

供销合作联社不仅收购鸡蛋,还收购大米、鹌鹑、新鲜果蔬等。为打通农特产品“出村进城”的通道,江南区供销合作联社探索供销冷链服务特色优质农产品模式,提升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流通率。“为了让农特产品以最好的品质交到居民手中,我们创新设立了具备制冷功能的取货柜。居民订购的肉类、瓜果蔬菜都能放进里面,以保持新鲜。”江南区供销合作联社相关负责人罗思思说。

“老本行”玩出新花样

渠道打通了,销路就能打开。据悉,2024年江南区供销合作联社陆续收购了城区超1万吨的农特产品,进一步扩大江南区农特产品影响力,并逐步构建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全程流通体系,形成村收购、镇中转、市配送三级果蔬仓储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推动了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行双向流通。值得一提的是,江南区供销合作联社还是南宁市首家与省外供销合作联社合作联动的供销社,进一步为辖区农特产品打通市场。

当然,对供销社而言,农资服务仍然是主责主业之一。目前,江南区共有50余个农资站,主要经销化肥、农药、农用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服务辐射超70个村庄、4万亩耕地。如何让“老本行”玩出新花样?江南区供销合作联社计划建立一个农资服务中心。值得期待的是,农户不仅可以在这里买到农资产品,还能得到农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咨询、用肥用药指导等技术服务,以及线上订购“点对点”配送、土壤“定制餐”服务等。

从“守摊子”到“闯路子”,供销社大有可为。下一步,江南区将进一步推动城区供销社健康发展,建立稳定高质量的产品渠道,不断打造农产品品牌、持续畅通产销对接网络,做好推动农产品变现、农民群众增收的大文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动动小手点个赞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