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在商场门口、地铁站、甚至小区广场,总能看到有人摆着摊儿,热情地介绍APP下载或者新用户注册?没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地推”,一种看着传统但其实依然活力满满的推广方式。
简单来说,地推,就是走出办公室,在真实的世界里,走到你的潜在用户面前,面对面地把你的产品或者服务介绍给他们。别小看这种“笨办法”,在现在各种线上广告满天飞的环境里,这种直接的、带着温度的沟通,效果往往出人意料。
为什么现在不少品牌,包括一些知名打车软件、电商平台甚至本地生活服务App,还在大量使用地推?
原因其实很实在:
- 直接建立信任感:隔着屏幕发广告,用户很容易划走。但面对面聊上几句,解答几个疑问,那种信任感是线上很难替代的。
- 精准获取反馈:用户听完介绍,皱眉还是点头?现场就能看到。这种即时的、真实的反应,能帮你迅速调整策略。不像线上问卷,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 投入不高,性价比优:动辄几十万的线上投放预算,不是小商家能承受的。地推主要成本在于人力和一点物料(比如小礼品、宣传单),整体门槛低,适合初创团队或者想精打细算做推广的商家。
- 深度品牌渗透:在某个区域扎扎实实做推广,用户不仅知道了你的产品,也加深了对品牌的印象。我亲眼见过一个专注做本地生鲜配送的品牌,连续半个月在地铁口做试吃推广,现在那片区域的订单量特别稳定。
那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来了:搞地推,真能赚到钱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赚多赚少,取决于你选的项目类型、推广难度、地点人流,当然还有你自身的沟通能力。
地推赚钱,主要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直接销售提成:用户现场下单或者充值了,你就有佣金。比如推广某款新出的预包装食品,用户当场买了,你就能拿到这笔销售额的提成,好的项目能做到15%-30%,甚至更高。
第二种是推广注册类佣金:也就是拉新。比如推广某买菜APP新用户注册充值39元,注册成功+首充完成,你就能拿到对应的推广费,从十几块到几十块不等。比如推广社区团购或者一些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新用户,成功一个奖励25-50元的情况很常见。这种靠的是量,新手一天认认真真推广,8小时通常也能完成几十单,月入5000+是可以实现的。
想通过地推赚钱,真不是光靠嘴皮子就能行的,有几个关键点必须做到位:
1. 吃透你要推的东西:无论是APP的功能、产品的优势,还是促销活动的细节,必须了如指掌。用户问起来对答如流,专业度上去了,信任感自然就来了。碰到问题别瞎说,坦诚一点,告诉用户“这个我记下来,马上帮你确认”,效果比胡编乱造好得多。
2. 地点时间选得好,成功了一半:一定要做功课!早上高峰期的地铁口适合推广效率类工具;下午的社区活动中心、傍晚的公园广场适合推广亲子、生活服务类产品;周末的商场或大型社区入口人流就更丰富。同时也要避开大家急着上班或买菜的拥挤时段。
3. 开场白决定30秒去留:用户停下来听你说话的时间可能只有几秒钟。别说“打扰一下”,试试开门见山介绍核心利益点:“小礼品送你,30秒帮你省个打车钱愿意了解下吗?” 或者用个小调查开头:“您平时经常用哪个APP买菜?” 结合场景设计话术非常有效。
4. 带点小东西,事半功倍:准备些实用的小礼品,纸巾、小包湿巾、甚至一个可爱的钥匙扣都行。别小看这点成本,很多人愿意为了一张有用的单页或者一个小礼物停下来听你几十秒。很多平台其实也会提供配套的推广物料。
5. 耐心是你的隐形翅膀:被拒绝、被无视是常态。我刚开始跑的时候,连续被七八个人冷脸相对也很正常。调整心态,别把情绪带到下一个潜在客户那里。记住,你是在筛选对你产品感兴趣的人,不必强求所有人。
刚开始做地推,我建议先从小范围试水。比如在离家近的区域(你对环境熟悉,人也相对有安全感),选一个人流稳定的点,比如周末下午的社区公园门口,坚持推广3-5天。
每天结束后简单复盘:今天多少人听我讲了?多少人愿意尝试?被拒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断调整自己的话术和状态。我见过不少新手就是这样一步步把成功率从开始的5%提升到20%以上的。
最后,如果你已经接触过地推,或者正准备深入探索,寻找更多可靠的项目资源和合作伙伴,必集客作为一个汇集了大量一手地推项目、品牌货源信息和跨领域合作机会的资源对接平台,确实值得关注。特别像那种需要在短期内集中人手做推广的地产项目或者大型线下活动,这类平台上的机会更新更快更及时,适合想拓展渠道的朋友们直接去看看目前的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