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点外卖就跟喝水一样平常,但你有没有琢磨过,到底哪些外卖项目最受市场欢迎?这可不是随便做点吃的就能爆单的事。去年我关注过几个案例,发现那些成功的项目真有套路可循。
就说健康轻食吧,现在年轻人越来越怕油腻。上海有家主打低卡餐盒的工作室,瞄准25-35岁的白领女性,把每份餐食精准控制在380大卡以内,搭配每日更新的营养报告。开张3个月就在陆家嘴区域做到日均600单,复购率高达70%——关键就在于抓住了核心用户怕发胖又懒得计算的痛点。
地方特色小吃也是香饽饽。记得去年有个陕西小伙在抖音拍凉皮制作过程,账号才5万粉时就挂上外卖小程序。结果单条爆款视频引流3000多单,光臊子肉夹馍就卖出4700个。这种项目赢在场景化展示,让你隔着屏幕就闻到油泼辣子香,用户自然忍不住下单。
预制菜更是风口上的猪。广州有家中央厨房专做半成品盆菜,用户拿回家拆包加热15分钟就能摆宴席。他们通过美团、饿了么的节日专题页导流,去年春节单日订单破万,客单价做到268元还供不应求。这种项目吃准了现代人”想下厨但怕麻烦”的心理。
要说这些爆款项目的共同点,第一绝对是精准定位。比如做健身餐的,后台数据显示70%订单来自健身房3公里内;做夜宵烧烤的,订单集中在晚上9点到凌晨2点。用好平台的数据分析工具,比闭门造车强百倍。
供应链更是生死线。杭州有家轻食品牌在郊区自建2000平中央厨房,凌晨4点开始分拣,用冷链车分送到各前置仓。午高峰配送时效能压到28分钟,夏天沙拉全程控温在5℃。这种硬实力才能保障用户体验。
营销上更得紧跟平台玩法。现在抖音的”到店团购”和快手”小店通”都对餐饮商家有流量扶持。有家川菜馆把回锅肉制作拍成15秒卡点视频,挂上59元双人餐链接,单周转化了800多单。重点是要吃透平台规则,比如在快手投流时选择”餐饮美食”垂直标签,流量精准度提升40%不止。
你要真想入局,得按这三步扎实走:
1. 调研别偷懒,打开美团商家版看区域热销榜,重点看竞品的菜单设计、满减活动、用户评价。再用企查查查查同类商家的供应链注册信息,摸清原材料来源
2. 产品要做出记忆点。比如包装可用可降解玉米纤维餐盒,随餐附送手写天气卡;菜单设置”隐藏款”,只有老客才知道的暗号菜品
3. 用好数字化工具。配送路线用蜂鸟即配的AI规划系统,高峰期能省18%配送时间;会员体系打通微信小程序,充值满200送当季水果礼盒
我自己观察过,真正赚到钱的老板都在必集客这类平台上找资源。他们最近在推的”餐饮加速营”项目里,有现成的轻食供应链清单、美团金牌运营的投放策略文档,还有餐具设计商的联系方式。不管是想自创品牌找代工厂,还是加盟成熟项目考察样板店,这种集成的行业资源都能省下大把试错时间。
外卖这行看着门槛低,实则需要精耕细作。从品类选择到配送优化,每个环节的数据化运营才是持久盈利的关键。现在入局依然有机会,重点是要用对方法,借力成熟的行业资源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