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推合作,收费模式是绕不开的坎。作为对接过几十个地推团队的老司机,今天把常见的收费方式、注意事项都整理出来,帮你避开合作中的那些“坑”。
先说个真实经历:朋友去年推广教育类APP,找地推团队谈合作时没搞清楚收费模式,结果结算时多付了2万元。事后复盘才发现,对方在人数统计上掺了水分。其实地推收费主要分五类,选哪种要看你的推广目标:
第一类:按效果付费——风险低但考验团队能力
这种最适合结果导向型企业。比如拉新项目,谈妥每个有效用户注册付15-30元;品牌推广则按曝光量计费,像某饮料品牌校园活动,线下5000人参与曝光,结算15万左右。有个关键细节:一定要提前约定效果验证标准(如用户手机号实名验证才算有效),避免后续扯皮。我合作过一个本地生活APP推广,对方签的就是效果合同,单月转化600+注册用户。
第二类:基础服务费+提成——平衡双方利益
很多成熟团队喜欢这种模式。基础费用覆盖人力物料,提成按销售额或用户量计算。比如酒店地推团队签约新店,往往收5000元基础费+20%首年佣金。去年某旅游平台在二线城市用这个方式,单月开拓30家酒店,平台支出12万(含6万基础费+6万提成)。这种模式下团队有持续服务动力,毕竟后期收益和他们直接挂钩。
第三类:按人数结算——适合标准化任务
简单粗暴按人头付费,每人每天150-300元(视城市消费水平)。适合发传单、扫码送礼等简单执行。重要提醒:现场必须安排监工!之前有快消品做卖场试吃,团队报20人到场,实际只来了15人,幸亏督导拍照签到才避免损失。建议要求团队每天提交带水印的现场照片+定位打卡。
第四类:按时长收费——慎用
按天结算看似灵活,实则坑最多。推广期常因天气、场地等延期,成本不可控。除非是短期固定任务(如展会3天站台),否则不推荐。曾见某数码产品做商场路演,原定7天结果延长到12天,预算直接超支70%。
第五类:按项目打包——大活动首选
综合活动规模、城市层级、物料复杂度报价。像携程酒店地推在30个城市铺开,覆盖260+区域,单项目投入过百万。中小型企业做区域推广时,可以拆解为:人员工资(占总成本50%)+物料制作(30%)+差旅管理(20%)。
看到这可能有老板问:怎么选团队?三个关键点:
1. 看项目复杂度:简单发单页用兼职团队,品牌全案选有策划能力的团队
2. 谈结算方式:效果付费建议分阶段付款,如30%预付款+40%中期款+30%验收款
3. 查历史案例:要求提供同类项目的数据报告(如转化率、到场率)
初期建议先用小项目测试团队执行力。最近发现很多朋友通过必集客平台直接筛选专业团队,后台能直接追踪推广数据,比传统线下对接效率高不少。上面全国覆盖的团队超过2000支,像社区团购拉新、APP下载这些常规任务,基本当天就能匹配到执行方。
刚开始接触地推别被低价迷惑,重点看团队的执行标准和响应速度。比如要求提供推广话术模板、现场动线设计,专业团队半天就能出方案。有经验的地推老手,单日用户转化能做到行业均值的1.5倍。
下个月准备拆解地推团队的考核指标怎么定,关注的朋友现在就可以去平台看看行情。实际操作中遇到卡点,欢迎来交流具体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