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行时觉得地推就是站街发传单,直到亲眼见隔壁团队在商场一天搞定200个注册用户,佣金哗哗到账,才知道里面门道这么深。干这行三年多,现在团队每月稳定收入10万+,今天掏心窝子分享5个实操心法,新手照做少走弯路。
先说选址——直接决定你60%的收入
人流量只是基础,要锁定精准目标人群。去年十月推外卖APP时,我专挑高校周边美食街。测试过三组数据:商业街日均接触量300人,转化率12%;地铁口接触量500人,转化率7%;大学城接触量250人,转化率高达21%。为什么?学生点外卖刚需,扫码领15元红包直接刺激消费。记住:人流密度不如需求匹配度重要。
职业形象是信任背书的关键
别小看这件工作服!统一带LOGO的POLO衫能让转化率提升40%。上周团队在万达推金融APP,穿便装的小王被保安驱赶3次,穿工装的小李不仅畅通无阻,还有大妈主动问”你们是银行正规军吧”。配个折叠桌放上授权书,用户防备心立马降一半。话术要精炼:”扫码开通钱包立减30,现在充100再送50″比”帮个忙注册下”有效十倍。
优惠设计藏着心理学陷阱
同样是20元预算,直接发红包不如阶梯奖励。现在主流平台都玩”首单奖励+七日打卡”,比如某生鲜APP拉新:注册得5元,首单满15减10,连续三天签到再送8元。用户留存率比单纯注册高67%。我常备批发价1.2元/包的纸巾,成本比5元红包低,但大爷大妈为包纸巾愿意花十分钟操作。
后期服务才是赚大头的开始
现在平台越来越看重用户活跃度。上个月推游戏APP,教会玩家每日签到的团队,每个用户多赚8元奖励。重点做三件事:现场演示首充流程,帮用户设置开服提醒,加微信发攻略视频。有个大学生在我的群蹲到限定皮肤,后来带整个宿舍来注册,这类用户LTV(生命周期价值)是普通用户5倍。
用数据避开无效努力
每天收工必看三个数:注册转化率、7日留存率、单人获客成本。9月在社区推买菜APP,发现老年组转化率38%但留存仅11%,而宝妈组转化率25%留存达65%。立刻调整策略:给老人送鸡蛋侧重首单,和妈妈群合作推满减套餐。两周后整体收益提升22%。
刚开始建议先做日结项目练手,像美团优选新人礼包8元/单,某音极速版邀请奖励12元/人。等熟悉流程后,必集客上对接的不少平台都有阶梯奖励,用户完成购物或充值你能抽流水3-15%,比单纯拉新收益高得多。
地推真正的门槛不在体力在思维。把每个用户当成长线资源经营,在购物中心用选品思维挑项目,用运营思维做服务,三个月后你会感谢现在较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