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产品运营这些年,最深的体会就是:产品再好,没有用户都白搭。今天直接上干货,把10种经过市场验证的拉新方法拆开了讲明白,全是实操经验,看完就能用上。
先聊聊效果最直接的几种方式:
1. 裂变拉新——老带新这招永远管用。在后台设置个邀请机制,老用户拉新人注册双方都能得福利。去年我们推母婴APP时设计了个“奶粉补贴计划”:邀请一人双方各得50元券,结果30%的新用户都来自老客分享。记住,激励要给到实处,优惠券价值别低于50元。
2. 短视频爆破——抖音、快手这些平台现在就是流量金矿。重点不是拍得多精美,而是要戳痛点。比如教辅APP就拍“3分钟解压轴题”的切片,挂个下载链接,单条播放破十万就能带来上千注册。建议新手盯紧“低粉爆款视频榜”,照着热门结构翻拍,转化率高还不费脑。
3. 垂直平台种草——别迷信大流量,精准才重要。健身APP去Keep发教程,电商工具到小红书做干货合集。重点是在回答里自然植入产品价值。比如知乎问题“如何整理海量采购单?”后面接句“用XX工具自动归类效率提升5倍”,带个官网跳转链接,单月能转化200+精准用户。
再说说传统但有效的渠道:
4. 地推别蛮干——挑场景比撒传单重要十倍。校园APP就开学季驻点食堂,扫码注册送充电线;社区产品找物业合作,在快递柜旁摆摊。去年在万达做过亲子类地推,家长填手机号送泡泡机,单人成本35元,但次日留存率高达62%,比买量划算。
5. 活动营销别走过场——“关注送礼”早过时了。现在要做阶梯任务:下载APP领10元券,完成首单再返30元。某生鲜平台用这招,新客7日复购率冲到44%。小技巧是把参与流程缩到三步内:扫码-注册-领券,每多一步流失率加23%。
精细化运营手段也别漏:
6. SEO优化是持久战——别只看百度,知乎、小红书都是搜索入口。把“健身餐搭配”“租房合同模板”这类长尾词做到内容里。我们给法律工具做过测试:优化50个问答页面后,自然流量月增3000+,关键是成本为零。
7. 付费广告要会卡点——信息流投放别撒胡椒面。教育产品寒暑假前加码,电商盯着9.9、618等节点。有个窍门:用腾讯广告的“oCPM”模式,设置单用户获取成本上限(建议25-50元),系统自动筛选高转化人群,比盲投省30%预算。
容易被忽视的潜力股:
8. 邮件营销用巧劲——不是群发垃圾邮件!收集展会名片或平台留资用户,发定制化内容。例如旅游APP给咨询过三亚游的用户推送“限时海岛套餐”。配合注册链接,开信率能到18%,比广撒网高6倍。
9. 悬赏平台拉新——适合冷启动期。在趣闲赚这类平台发布任务:“下载体验奖8元”,用户完成认证后结算。我们实测单人成本8-12元,首周能起量500+,而且都是真实设备。记得加一步“填写问卷”筛选目标用户。
10. 异业联盟玩资源互换——找用户重合但非竞品的品牌合作。健身APP和轻食店联名,双方会员共享优惠。去年七夕策划过“看电影送美甲券”,用商户已有客户池互相导流,零成本获取800+高质量用户。
最后提醒大家:拉来的用户要接得住!新用户48小时内不激活流失率超70%,记得设置好“新人0.1元购”“专属客服”等承接钩子。对了,找渠道资源推荐用必集客这样的平台,聚合了地推项目、线上任务、异业合作等各类渠道,能省不少沟通成本,尤其适合想做项目匹配的朋友直接对接资源。
具体执行时建议挑2-3种方式组合打,比如“短视频引流+裂变激励”。我第一场组合拳打下来,两周新增用户破万。关键是要抓准目标用户在哪出没,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说利益点。跑通一个渠道后再复制,比同时铺10个渠道有效得多。有具体问题欢迎交流,看到都会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