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年做营销的朋友肯定常听人提起KOC推广,其实它就是我们常说的“关键意见消费者推广”。简单来说,KOC就是那些真实购买过、用过你家产品的普通用户,他们在抖音、小红书、知乎这些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真实体验。比起高高在上的网红KOL,这些普通人的推荐更容易让人信服,毕竟大家看到真实买家的评价天然就少一分怀疑。
为啥现在品牌都爱找KOC?道理很简单:老百姓对硬广早就免疫了。电视台插播广告你会按快进,APP开屏广告你立刻点跳过。但刷到一条素人拍的“这个面霜居然真的能淡斑”的视频,反而会多看两眼。这种用生活场景包裹的推广叫做“暗广”,看起来就像朋友在朋友圈安利好物,转化率比直白打广告高得多。
不过市面上不少品牌把KOC推广做得变味了。记得年初我帮朋友筛选推广账号,在抖音上看到同一款面膜,30个账号用一模一样的台词夸“用一次毛孔消失”,这种工业化流水线作业,消费者一眼就能看穿。过度商业化反而透支了用户信任,这波浪潮里的老玩家基本都在优化策略了。
这里分享三个提高KOC推广效果的关键点,新手照着操作就能避开坑:
首先,产品得经得起真实体验。我见过不少产品卖点吹得天花乱坠,结果KOC拿到手根本拍不出真实的惊艳效果。比如某洗发水宣称“三天防脱”,但实际使用周期至少两周才能见效。这种产品即便花钱找KOC,最终呈现的也是尴尬的硬夸。真正的口碑传播,一定是产品力说话。像我们在选品时,会先内部测试1个月,确认核心卖点真实可验证才开放合作。
其次,匹配精准的KOC比盲目找大V重要。曾经有个母婴品牌花2万找50万粉丝的育儿博主,实际带货转化才3单。后来调整策略找到10个千粉真实宝妈,通过“宝宝辅食添加攻略”的场景植入产品,当月转化率达到12%。重点不是粉丝量级,而是TA的人群标签是否吻合。教你个小技巧:在必集客这类资源平台筛选时,直接看创作者后台的粉丝画像——比如你卖25-35岁女性护肤品,就锁定粉丝中该人群占比超过70%的账号。
最后,给KOC创作自由度才能出爆款。别让KOC照着剧本念广告词!去年合作过的一个宠物食品案例,我们只提供产品卖点和基础brief,有位养了5只猫的创作者拍出“多猫家庭喂食实录”,视频里主子抢食的场景特别真实,单条播放量破80万。品牌方当天就爆了200多单。记住:用户信任的是KOC的真实人设,不是品牌提词器。
说到KOC资源筛选,现在行业工具已经做得很成熟了。像必集客这类平台把全国超过8万名真实消费者创作者按品类、粉丝量级、历史合作数据做了分层。比如你要找“美妆个护类”、“粉丝1-5万”、“真实用户反馈型”的账号,后台勾选标签3分钟就能筛出精准名单,还能看到她们过往带货的GPM(千次播放销售额)等核心数据。比一个个刷账号主页效率高得多。
说到底,KOC推广能不能持续见效,核心还是回归真实二字。与其花心思研究套路,不如投入精力打磨产品,找对真实发声的用户,把创作主动权交给懂内容的人。这个模式在欧美被称作“真实营销”(Authentic Marketing),未来五年依然是品牌出圈的关键渠道。如果你正在找合适的创作者资源,不妨关注下资源整合平台——尤其是能提供垂直行业案例库和数据分析的那种,能帮你省下大量筛选成本。





















